近幾年來,游戲掌機這件事物似乎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像任天堂、Valve 這樣的大廠憑借游戲陣容和平臺優(yōu)勢,已經(jīng)把掌機便攜、性價比高的特點普及到了新一代玩家群體中,國內(nèi)外也有不少團隊在開發(fā)基于 Windows 架構(gòu)的掌機,以滿足對適配度有需求的用戶。陌生的是,如今的許多掌機已經(jīng)不限于 " 掌上游戲機 ",往往還要具備額外的特色與功能:任天堂 Switch 是把掌機、主機集于一身,還有濃厚的 " 合家歡 " 屬性;Valve 的 Steam Deck 支持安裝雙系統(tǒng),甚至可以用來辦公——我的一位同事就曾經(jīng)把 " 改造 " 好的 Steam Deck 放在辦公室,游戲、工作兩不誤。
正因如此,看到騰訊游戲創(chuàng)新實驗室開發(fā)的裸眼 3D 掌機 "Sunday Dragon 3D One" 時,我的第一反應還是 " 陌生 " 多一些,或者說,它對于掌機的理解似乎有些過于 " 全面 " 了:打一開始,它就有著以游戲為主、辦公等功能為輔的思路。初步體驗之后,我覺得它確實針對這兩項功能做了不少方便用戶的設計。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根據(jù)官方介紹,目前能夠體驗到的是實驗型技術(shù)原型機,并非面向市場的大規(guī)模產(chǎn)品。因此,不論是硬件、使用體驗還是游戲支持,3D One 都做出了多項嘗試,一定程度上,它或許也為未來的掌機探索出了一種可能的發(fā)展道路。
上手體驗:需要 " 正襟危坐 " 的掌機
打開包裝,3D One 給我的第一印象是 " 大 "。11 英寸屏幕、數(shù)量眾多的接口和整機超過 1kg 的重量都讓它顯得更像一個大尺寸平板。甚至與同為 11 英寸的 iPad Pro 相比,它也像個龐然大物。這為它帶來了一個明顯的優(yōu)點——視覺效果更好了。玩家能看到更大的畫面和更多的細節(jié),也有助于他們做出更恰當?shù)牟僮鳌?/p>
3D One(左)與 11 英寸 iPad Pro(右,帶妙控鍵盤)的對比
3D One 從配件上就能看出明顯的多功能特質(zhì):除了本體、可拆卸手柄之外,還自帶一個磁吸鍵盤,全部組合安裝完畢后,它可以成為同時支持游戲、輕度辦公的一體機。設計風格以白色為主題,輔以黑、灰、紅色點綴,有別于掌機常見的黑色,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它的功能定位——不論是家里還是辦公室,這樣一臺機器放在桌面上都不會有任何違和感。
具體來說,3D One 的 " 本體 " 可以看作一臺配置較高的 Windows 平板:處理器是英特爾酷睿 Ultra 7 258V,屏幕比例 16:10,2.5K 分辨率,可以通過重力感應切換橫豎屏,背面設有支架??剂康剿某叽绾椭亓?,大部分的使用場景應該是放在桌面上,接上手柄玩游戲,或是外接鍵盤、鼠標辦公。
3D One 側(cè)邊的手柄接口,連接很方便,背面還自帶支架
3D One 預裝了 Windows 11 系統(tǒng),PC 玩家可以無縫上手,凡是支持 Windows 的游戲和平臺,都可以安裝在這臺機器上。它不僅完全兼容 Steam、Epic、Wegame 等大平臺,還支持 Xbox 和 PC Game Pass,itch.io 等獨立游戲平臺上的作品也可以通過瀏覽器訪問、下載、安裝。
相比之下,3D One 的手柄讓我印象更深。為了配合機器本體,手柄的尺寸也同樣可觀,但握持手感相當不錯,至少在我使用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因為尺寸大而夠不到想按的鍵鈕、或者影響扣動板機鍵的情況。只有手柄自帶的觸控面板因為位置偏下,有時要改變握姿去操作。
手柄布局與 Xbox 控制器大體保持一致,主機玩家應該不陌生。根據(jù)官方介紹,手柄配備了霍爾搖桿和霍爾線性扳機,手感和反饋都很不錯。
可拆卸手柄與手柄充電器
當然,3D One 最重要的特色,無疑是裸眼 3D 功能。這項技術(shù)其實不是什么新鮮事:利用人左右眼的視差,通過屏幕上額外添加的 " 光柵 " 控制進入眼中的圖像,形成立體視覺。十多年前,任天堂已經(jīng)利用它推出了 3DS 系列掌機,只是受限于硬件精度、成本等方面的考量,早起裸眼 3D 功能未能在游戲體驗上徹底拉開與普通游戲的距離,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到了現(xiàn)在,技術(shù)的提升讓 3D One 可以適配相當一部分體量更大、畫面更精美、操作更復雜的 3A 大作。它能夠在游戲、圖片、視頻不做特殊處理,使用者也不用佩戴其他設備的情況下,就做到全局 2D 轉(zhuǎn) 3D,還能確保 3D 效果自然流暢。這一點對于戴眼鏡的玩家(比如我)尤其友好。
3D One 宣傳視頻中簡要介紹了裸眼 3D 的技術(shù)原理
不過,也許是實現(xiàn)這樣的功能仍然需要較多部件,也許是為了凸顯大體量、重度游戲的視覺效果,3D One 使用起來并不像大多數(shù)掌機一樣靈活方便。由于采用了效率更高、延遲更低的視覺跟隨,它要求玩家在游戲時眼睛始終要與屏幕保持 40cm 左右的距離,視角居中且最好不要快速頻繁移動(否則每次歸位時都要重新適配)。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要持續(xù)體驗裸眼 3D 功能,就很難做到 " 客廳、沙發(fā)、地鐵、飛機上隨時拿出來玩一會 "。從個人感受來說,最適合它的場景還是在桌子上支好腳架、接上手柄," 正襟危坐 " 地玩。只要不亂動,長時間觀看 3D 畫面也不太暈,就是頸椎和腰椎可能會不那么舒服,玩一會兒就得起來活動活動——不過,換個角度看,這本來也是更健康的游戲方式。
較為理想的游戲狀態(tài)
游戲體驗:IMAX 級別的提升
作為一臺游戲掌機,3D One 在游戲方面的表現(xiàn)不錯。就個人觀感而言,它像是那種錦上添花型的設備,類似 IMAX 之于普通電影——如果玩家只要求 " 能玩 "、能體驗基本的劇情和玩法,那么 3D One 的性能其實是有些溢出的;但如果玩家追求身臨其境、沉浸感強的優(yōu)質(zhì)體驗,3D One 就可以成為一種可行的選擇。
3D One 的裸眼 3D 功能可以通過機身上部的按鈕開啟或關(guān)閉。當玩家想體驗 3D 效果時,需要先開啟內(nèi)置的 "3D Zone 啟動器 "。啟動器支持包括 Steam、Epic、Wegame 在內(nèi)的主流平臺,開機時會自動將已經(jīng)通過這些平臺安裝的游戲納入庫中。
3D Zone 啟動器界面,啟動器可以自動識別玩家已安裝在掌機里的 Steam、Epic、Wegame 游戲
啟動器本身自帶一款 3D 效果體驗游戲《太空大冒險》,采用了常見的箱庭冒險玩法,3D 效果不錯。它的定位相當于 " 新手指引 ",以游戲關(guān)卡的形式為第一次使用 3D One 的用戶介紹機器的功能、基礎操作以及裸眼 3D 畫面的運行狀態(tài)。純以游戲的角度,《太空大冒險》的整體制作有些簡樸,不過,我們當然不能指望每款游戲機都能自帶《宇宙機器人無線控制器使用指南》那樣的游戲。而且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3D One 想要達成的效果應該也不是 " 原生裸眼 3D",而是這項技術(shù)在已有游戲作品上的拓展。
《太空大冒險》游戲界面,在普通相機鏡頭下,畫面是模糊的,實際游玩時則可呈現(xiàn)完整的 3D 效果
3D One 支持的游戲數(shù)量不少,啟動器界面上也顯示了不少 " 推薦游戲 "。從推薦內(nèi)容來看,它在動作、競速、射擊等方面頗具自信。
3D Zone 中的 " 推薦游戲 ",如果你的游戲庫中有這些游戲,就可以用 3D One 體驗全局 2D 轉(zhuǎn) 3D
我選擇的游戲之一是《博德之門 3》。復雜的探索和 RPG 玩法、色彩鮮明的場景、形象各異的角色,是我用它來 " 檢驗 "3D One 的理由。
為此,我特地新建了一個存檔,從頭開始體驗。在游戲標題畫面就可以打開 3D 模式,畫面分鞥有點類似 3D 電影,圖案和場景有著不錯的立體視效,UI 和文字則 " 浮 " 在最上面一層。再直白點說,就像游戲畫面向屏幕里側(cè)擁有了景深,近處清晰,遠處模糊;UI 像是字幕,時刻保持清晰,確保玩家不會錯過必要的信息。
到了 " 捏人 " 環(huán)節(jié),3D One 同樣展示了優(yōu)秀的裸眼 3D 效果,角色和背景有明顯分層,頭發(fā)、皮膚、服裝紋理、武器材質(zhì)等細節(jié)也頗為清晰。值得一提的是,3D One 對畫面色彩的還原度也不錯,幾乎從未出現(xiàn)過屏幕上像加了一層蒙版、整體發(fā)灰的現(xiàn)象,顏色比較正、比較鮮艷,不論是幽暗的洞窟,還是晴天的樹林,都是如此。
在 3D 模式下運行《博德之門 3》,可以看到,UI 文字始終浮在最上層,角色、場景等內(nèi)容呈現(xiàn)出 3D 效果。屏幕上方的綠點表示玩家雙眼處于正確的距離和角度
由于 RPG 整體節(jié)奏較慢,所以即使在切換角色、場景時,使用者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眩暈或不適。這一點在另一些游戲里會體現(xiàn)得更明顯,比如《古墓麗影:暗影》。而在有射擊玩法的游戲中,準星也與 UI 文字一樣位于最上層,有可能會帶來額外的視差。
當然,和其他新玩法、新功能一樣,裸眼 3D 也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如果你不確定自己能否在一開始就接受爽快的動作、射擊、競速游戲,也可以從節(jié)奏相對舒緩的作品開始嘗試。
你也可以關(guān)閉 3D 模式來玩,畫面同樣清晰
不過,不知是不是個例,盡管 3D One 擁有英特爾酷睿 Ultra 7 258V CPU 和 120Hz 高數(shù)顯示屏,它運行期《博德之門 3》時的幀率仍然不太穩(wěn)定,尤其是同屏角色和敵人較多時。也許開發(fā)團隊還需要對 3D 模式進一步優(yōu)化。
對于相當一部分 3A、2A 游戲,3D One 已經(jīng)可以做到全局 2D 轉(zhuǎn) 3D,大幅提升體驗。相應地,對于那些更適合以 2D 方式呈現(xiàn)的游戲來說,3D One 的支持也相當好。假如關(guān)閉 3D 模式,它就是一款基本合格的 Windows 游戲機?!恫┑轮T 3》《死亡擱淺》《古墓麗影:暗影》這樣的 3A 游戲,大多數(shù)可以在 30 — 60 幀的區(qū)間內(nèi)穩(wěn)定運行。而對于另一些重視故事、氛圍感的獨立游戲,3D One 的掌機形態(tài)還有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用來嘗試的獨立游戲是《彼處水如酒》。它本身也是一款非常文藝、適合掌機的游戲,玩法僅限于行走、收集故事,幾乎不需要任何有難度的操作,卻讓人很想找個舒服的姿勢,伴著飲料和零食感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這個前提下,《彼處水如酒》是為數(shù)不多讓我愿意收起磁吸鍵盤、拿著掌機與手柄躺在懶人沙發(fā)里的游戲。在 2D 模式下,3D One 本身 11 寸、2.5K 分辨率的屏幕讓故事可以如同書頁般在眼前展開,也別有一番風味。
使用 2D 模式游玩《彼處水如酒》
如果你想感受不一樣的《彼處水如酒》,也可以開啟 3D 模式,這臺機器同樣支持 AI 智能 2D 轉(zhuǎn) 3D
一番體驗之后,我的感受是,在游戲?qū)用?,目前?3D One 更像是騰訊在相關(guān)技術(shù)上的一次嘗試。盡管支持的游戲有限,但已有的作品表現(xiàn)都還可以,一定程度上也確實讓人感受到 "3A 大作還可以在怎樣的維度上更進一步 "。盡管仍然欠缺了一點 " 玩家必須選擇它的理由 ",但作為一臺采用了非剛需技術(shù)(就像曾經(jīng)的 VR、AR 那樣)的游戲掌機,它本身或許并不是以商業(yè)售賣、大眾消費為核心目標的產(chǎn)品。在 3D 技術(shù)層面做出探索,將裸眼 3D 游戲體驗普及開來,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它、作為未來游戲的一種選擇,或是與更多的領域聯(lián)動,有可能是它現(xiàn)階段優(yōu)先要做的事。
細節(jié)體驗:仍有可優(yōu)化之處
作為 " 實驗型技術(shù)原型機 ",3D One 在細節(jié)上顯然還有可以優(yōu)化的地方。在我看來,其中有些部分大概率是由設計和功能導致的,調(diào)整起來相對困難;另一些則可能是在調(diào)試過程中出現(xiàn)的 Bug,比較容易解決。
前一個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應該是重量和續(xù)航。由于屏幕尺寸大,還加上了高分辨率和高刷,3D One 的耗電量顯而易見地大幅上升。而為了確保續(xù)航,電池容量自然也要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整機愈發(fā)沉重,而續(xù)航也只能說是 " 還可以 " ——以我的體驗來說,滿電狀態(tài)下的 3D One,以裸眼 3D 模式游玩《博德之門 3》,約 50 分鐘后電量消耗了 50%。對于一款掌機來說,這并不算是特別樂觀的數(shù)字。
如果想要長時間游戲,最好還是接上電源,不過 3D One 支持 100W 快充," 玩一會充一會 " 也不是不行
后一個方面,3D One 偶爾也會出現(xiàn)一些小 Bug。比如,當你使用 3D Zone 啟動器開始游戲時,如果不小心切出游戲窗口、回到 3D Zone 主界面,再次點擊游戲圖標,顯示的仍然是 " 啟動游戲 ",而不是正在運行的游戲內(nèi)容。希望這一點會在后續(xù)的調(diào)整中得到改善。
與此同時,作為輕度辦公設備,我也試了試 3D One 的筆記本形態(tài)。在這方面,它的表現(xiàn)也中規(guī)中矩:Windows 系統(tǒng)確保它能支持絕大多數(shù)工作需要的應用;磁吸鍵盤手感尚可,(對于筆記本來說)鍵程適中,但按鍵有些搖晃。整體來說,你也不能指望一臺筆記本電腦就能絲滑流暢地運行 Adobe 系、Final Cut Pro 那樣的應用。所以,如果你日常工作是處理文件、收發(fā)郵件,或者大多數(shù)時間使用的是不需要重度占用 CPU 的程序,3D One 算是 " 夠用 " 的。
散熱位于機器上方,各類接口也較為豐富
不過,或許是出于設計原因,放置在桌面上時,磁吸鍵盤的上端會略微翹起,導致敲擊上方幾排按鍵時晃動更大。如果長時間打字,對手感還是有些影響的。
值得一提的是,3D One 也支持連接鼠標,這讓它能夠處理一些略微復雜的工作。同時,如果你把它當作一臺電腦,也可以直接使用鍵鼠玩游戲——磁吸鍵盤上的 WASD 鍵用紅色做出了標記,應該也是考慮到,這 4 個鍵在游戲中的使用率更高。
取下手柄后,你也可以把 3D One 當作普通的電腦,用來玩游戲和輕度辦公
當然,我們也需要注意到,以上這些問題大多出現(xiàn)在使用感受和舒適度層面。而在核心目標——驗證裸眼 3D 技術(shù)在游戲場景的應用——上,3D One 其實已經(jīng)做到了,而且做得不錯。未來,如果開發(fā)者們要在這臺 " 原型機 " 上繼續(xù)優(yōu)化使用體驗,或是為它賦予其他功能,甚至讓它與更多領域聯(lián)動,在更廣泛的領域?qū)崿F(xiàn)裸眼 3D 技術(shù)的價值,都是值得期待的。
結(jié)語:裸眼 3D 掌機,以及其他
實話說,在體驗 3D One 的過程中,我腦子里一直在想兩件事:誰需要這樣的掌機?我們?yōu)槭裁葱枰螒蛘茩C?
關(guān)于前一個問題,我們也許可以從 3D One 的功能中找到答案:對裸眼 3D 感興趣,想試試它在 3A 大作上有什么效果的玩家;同時他們還可以獲得一臺配置不錯的平板電腦和輕度辦公設備——不僅限于游戲,3D One 還想給玩家提供 "All in one" 的服務。
而這也很容易衍生出后一個問題。如今,游戲掌機的定位似乎越來越模糊,如果僅考慮 " 便攜性 ",智能手機已經(jīng)成為掌機最大的威脅,人們越來越難以找出 " 一定要在掌機上玩游戲 " 的理由,前一兩個世代那種為了適配掌機功能而專門鉆研玩法的游戲也越來越少了。某種意義上,這讓掌機——尤其是缺乏獨占作品、主打普適的掌機——逐漸成為小圈子內(nèi)部品鑒、在硬件和 DIY 等方面不斷內(nèi)卷的產(chǎn)物。
但在游玩一段時間之后,我也在想,掌機發(fā)展遇到瓶頸,不意味著開發(fā)者們在這個方向上停止探索。根據(jù)官方介紹,3D One 目前不會公開銷售,因此我們很難判斷它能否在短期內(nèi)取得商業(yè)上的成功,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可以給掌機領域帶來許多新東西。實際上,正是因為 " 不一定成功 ",這種探索和嘗試才更加可貴。而這或許也是 3D One 作為 " 實驗型技術(shù)原型機 " 的意義之一,它的創(chuàng)造者、騰訊游戲創(chuàng)新實驗室在其中體現(xiàn)的探索精神,本身就值得鼓勵。
畢竟,我們已經(jīng)看到過許多 " 游戲衍生技術(shù)對其他行業(yè)做出幫助與貢獻 " 的例子了。具體到 3D One,未來在經(jīng)受市場驗證的同時,我也愿意對它抱以善意的期待: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總會有收獲。